2009年公安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8)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6-13 浏览:1021

2009年公安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

多项选择题

1.我国公安机关同外国警察机关之间开展刑事司法协助的根据是

A.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B.外国警察机关与我国公安部签订的双边合作协议

c‘外国请求刑事司法协助的

D.按照互惠原则

2.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进行讯问。

A.任何地点

B.侦查机关办公地

c.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

D.犯罪嫌疑人的住处

3.传唤犯罪嫌疑人持续的时间可以是小时。

A.6B.12

C.24D.48

4.讯问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时,,应当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律师到场。

A.在任何情形下B.除有碍侦查的情形外

c.除无法通知的情形外D.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要求时

5.,犯罪嫌疑人可以聘请律师。

A.在侦查机关立案后B.在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

c.在侦查机关受理后D.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

6.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聘请律师可以为其

A.提供法律咨询

B,代理申诉、控告

c.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

D.与原告人达成和解

7.询问证人只能由侦查人员进行,地点可以是

A.实施犯罪行为的场所

B.证人的住处

C.必要时也可以通知证人到公安机关提供证言

D.证人的所在单位

8.证人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

A.如实提供证据B.有意作伪证

C.隐匿罪证D.误证

9.勘验、检查主要包括

A.现场勘验B.物证检验

C.人身检查D.侦查实验

10.物证检验可由进行。

A.侦查人员B.指派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

C.聘请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D.医师

11.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负责

A.对刑事案件的侦查B.审判

C.执行逮捕D.预审和部分刑罚的执行

12.下列属于公安机关基本职权的是

A.对被判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剩余刑期在1年以下的罪犯,代为执行刑罚;执行管制、拘役、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暂予监外执行

B.依照法律对刑事案件立案、侦查、预审;决定、执行强制措施

c.对侦查终结应当起诉的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D.对假释和判处拘役缓刑、有期徒刑缓刑的罪犯执行监督、考察

13.公安刑事执法的基本原则有

A.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

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

B.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

c.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

D.依靠群众的原则

14.对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是

A.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B.对犯罪行为人应该区别对待

C,对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都应给予重视和保护

D.依法保护诉讼参与人享有的诉讼权利

15.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必须坚持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保证准有效地执行法律。

A.联合办案B.分工负责

C.互相配合D.互相制约

16.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必须

A.重证据

B,依照法定程序和要求收集证据

C.严禁刑讯逼供

D.禁止以非法的方法去获取犯罪嫌疑人的口供

17.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从等方面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加以保障。

A.侦查B.讯问

C.采取强制措施D.证据

18.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在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讯问。

A.民族自治地方B.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

C.少数民族聚居地区D.特别行政区

19.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是

A.侦查机关B.监督机关

c.部分刑罚的执行机关D.审判机关

20.为提高办理刑事案件的质量和效率,各地区公安机关之间应当

A。互相协作B.互相配合

c.互相制约D.严格履行协查、协办职责

21.侦查实验应禁止

A.造成危险的行为B.侮辱人格的行为

c.人为重演的行为D.有伤风化的行为

22.侦查人员进行搜查时,应当有在场。

A.被搜查人B.被搜查人的家属

C.邻居D.其他见证人

23.在执行逮捕、拘留时,遇有,不用《搜查证》也可以进行搜查。

A.可能随身携带凶器的

B.可能隐藏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的

C.可能隐匿其他犯罪嫌疑人的

D.可能隐匿、毁弃、转移犯罪证据的

24.侦查机关可以对的人身进行检查。

A.犯罪嫌疑人B.被害人

C.被告人D.证人

25.下列哪种物品属于扣押的范围

A.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的物证、书证

B.证明犯罪嫌疑人无罪的物证、书证

C.违禁品

D.犯罪嫌疑人随身的其他物品

26.扣押物证、书证的清单应当由签名或盖章。

A.公安局长B.侦查人员

C。见证人D.持有

27.鉴定的范围包括

A,刑事技术鉴定B.人身伤害鉴定

C.精神病鉴定D.危险品鉴定

28.侦查措施包括

A.讯问犯罪嫌疑人B,询问证人

C.鉴定D.通缉

29。刑事强制措施包括

A.取保候审B.拘留

C.逮捕D.传唤

30.拘传适用的条件是

A.经过两次传唤

B,根据案件情况应予拘传的

C.经过传唤没有正当理由不到案的

D.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31.拘传适用的对象是

A.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B.被害人

C.未被羁押的被告人D.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

32.拘传持续的时间可以是小时。

A.6B.12

C.24D.48

33.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具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A.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

D.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c.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

D.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的,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未满1周岁的婴儿的妇女

34.取保候审中的保证人必须符合的条件有

A.有固定的工作B.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C.与本案无牵连D.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35.取保候审中,保证人应当履行的义务是

A.缴纳保证金

B.监督被保证人遵守取保候审期间应遵守的规定

c.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D.提供证人证言

36.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的规定有

A.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B.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C.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居所

D.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37.取保候审的时间可以是个月。

A.3B.6

C.12D.15

38.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决定监视居住的机关是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D.国家安全部门

39.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的规定有

A.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

B.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c.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

D.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40.监视居住的时间可以是个月。

A.3B.6

C.9D.12

41.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的是

A.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B.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c.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D.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违法证据的

42.有权决定刑事拘留这一强制措施的机关有

A.检察机关B.审判机关

C.公安机关D.人民政府

4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如果因为是现行犯被拘留,执行拘留的公安机关应当立即向报告。

A.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或主任B.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c.上级公安机关D.该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4.下列有关公安机关进行拘留的时间的表述正确的有

A.对被拘留的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内提请检察院批准

B,对被拘留的人需要逮捕的,特殊情况下提请批准的时间最长是7日

C.对流窜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逮捕的,可在拘留后的30日内

D.对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逮捕的,可在拘留后的33日内

45.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方法。

A.有关部门要求不予逮捕的B.正在怀孕的妇女

C.患有严重疾病的人D.正在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

55.处罚公正、公开的原则意味着

A.作为治安管理处罚依据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都应当是公布的

B.执法人员的身份应当是公开的

c.处罚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和处罚决定等也应当向当事人公开

D.听证会应当公开

56.行为与处罚法定原则的含义是

A,有法定的依据B.遵守法定的程序

C.依法行政D.处罚主体合法

57,保障当事人权利原则中的当事人的权利是

A.陈述权B.申辩权

C.听证权D.被告知权

58.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包括

A.警告B.撤职

C.罚款D.拘役

59.警告不可适用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A.寻衅滋事行为,情节轻微的B.传播淫秽物品

c.赌博或为赌博提供条件D.私种罂粟等毒品原植物

60,关于警告的表述正确的是

A.警告是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以书面形式作出的谴责和告诫

B,是最轻的一种治安管理处罚

c.适用于公民和法人

D.具有强制性

参考答案:

1.ABCD2.CD3.AB4.BC5.BD

6.ABC7.BD8,BC9.ABCD10.ABC

11.ACD12.ABCD13.ABCD14.ACD15.BCD

16.ABCD17.ABC18.BC19.AC20.ABD

21.ABD22.ABCD23.ABCD24.AB25.ABC

26.BCD27.ABCD28.ABCD29.ABC30.BC

31.AC32.AB33.ACD34.ABCD35,BC

36.ABD37.ABC38.ABC39.ABD40.AB

41.ABC42.AC43.BD44.ABC45.BCD

46.BC47.CD48.BC49.ABD50.ABCD

51.ABCD52.BCD53.ABCD54.BD55.ABCD

56.ABCD57.ABCD58.AC59.BCD60.ABCD

转自:育路公务员考试网

刑事律师推荐关于2009年公安基础知识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8)的相关刑事法律问题

青少年吸毒的危害有哪些?青少年吸毒要负刑事责任吗?

青少年吸毒的危害有哪些?

1、对人体有直接毒害:长期吸毒对人体的毒害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同时伴有机体其他器官功能失调和组织病理变化。此时,人的主要症状有:精神萎靡、感觉迟钝,运动失调、幻觉、妄想、定向障碍和性功能障碍等。

2、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严重损害。

3、戒断反应对人体的危害:许多人在没有钱继续购毒、吸毒的情况下,突然终止吸毒或减少吸毒量后,会发生严重的戒断反应及各种并发症,常常会引起死亡,甚至会因痛苦难忍而自杀身亡。

4、吸毒会引起很多并发症:

(1)静脉注射毒品:对人体的危害性最大,也最容易引起吸毒过量而死亡。吸毒者应用不卫生的注射器向静脉注射毒品,会导致各种疾病的感染,如细菌性心内膜炎、破伤风、败血症、横断性脊髓炎、病毒性肝炎,甚至艾滋病。调查表明,静脉注射毒品与艾滋病两者的并发率极高。肌肉或皮下注射毒品的局部:可出现感染、脓肿、色素沉着、疤痕硬结等症状。

(2)通过呼吸道吸毒:长期把毒品加温后吸入体内,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恶性刺激,轻者易患气管炎,中者可导致肺炎、肺空洞、肺气肿和肺癌,有的人会发生脑白质变性。

(3)吸毒会发生精神障碍与心理变态:人在吸毒后表现最突出的精神障碍是幻觉和思维障碍。吸毒者的行为特点是一切围绕毒品转,甚至会为吸毒而丧失人伦道德。

青少年吸毒要负刑事责任吗?

吸毒,不负刑事责任。贩毒,年满14周岁才要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章第第十七条:

1、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2、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

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

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3、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

减轻处罚。

4、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

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2019青少年吸毒如何预防?

青少年走上吸毒的道路,自己的原因占了很大的部分,所以在预防吸毒的时候,青少年本身更要积极主动地远离毒品,珍爱自身。通过对原因的分析,可总结一下几点对策:

1、认真接受关于预防吸毒的教育:有非常多的案例都是青少年在初次接触毒品的时候并不知道毒品为何物,不但没有远离,而是对它充满好奇。就在好奇的推动下开始吸毒,从此走上了不归路了。因此当社会上、学校、或者是自己的父母上自己介绍关于毒品的知识时,一定要认真接受。甚至可以自己主动地通过上网、翻阅书籍等方式了解毒品的知识。总之,一定要充分了解毒品的特性以及危害,这样才能让自己时刻保持警惕,远离毒品!

2、形成独立的人格以及树立正确的三观:通过分析数据可以看出,有些青少年即使知道毒品的危害,但在受挫折、空虚的时候会忍不住通过吸毒来获得精神支持。在骗子或者是朋友的鼓吹下也容易动摇自己的决心。这就是青少年自己本身就没有独立的人格,没有形成独立的自我认知。而一些把吸毒当成炫耀的方式、认为这非常酷,是高端人士才能做的事,把吸毒当成自豪的事,这就是三观不正了!因此,在预防吸毒的时候,青少年就需要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不受他人的鼓吹,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还需要抛弃贪图享乐、热衷炫耀等不良的价值观。

3、慎重交友:社会学上认为同辈群体在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与同辈群体频繁的互动中,青少年极容易习得其他成员的价值观还有行为方式。同辈群体的亚文化、以及非正式的制约力都会对青少年形成非常大的压力,让青少年服从同辈群体的行为规范。如果自己身体有一群吸毒的朋友,那吸毒就会成为行为规范,如果你不吸毒就会和他们无话可说,被他们排斥。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服从就会脱离这个群体,可惜的是,很多青少年都会选择吸毒。因此,青少年一定要慎重地结交朋友,遇到吸毒的朋友一定远离。

在青少年自己努力远离毒品的同时,社会也需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为青少年成长创造条件!以下就从几个主题分析如何帮助预防吸毒:

1、家庭方面:父母应该负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帮助孩子了解毒品的特性以及危害,才不会让孩子在好奇心的推动下吸毒。父母更应该给孩子足够的关爱,改进自己的教养方式,让孩子可以在家庭中获得足够的精神支持。

2、学校方面:学校在向青少年宣传毒品知识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学校不能过度强调学习成绩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对青少年关于毒品知识的宣传。对毒品的宣传不能过于形式,而是要让青少年真正地了解毒品。其次,在学校发现有不良学生有吸毒行为的时候,决不能不管不顾,而是要积极地介入。如果对学生太过放纵,必定会在学校形成不良的风气,这就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吸毒的行列。

3、社区:社区可以通过举办宣传活动,或者是发放下册子对家长以及青少年进行宣传。

4、政府:政府应该积极地承担在社会中宣传的责任,把预防毒品的宣传作为一种长期性的活动进行。还要对贩毒人员严厉打击,对一些吸毒场所进行查封,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环境。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犯抢劫罪已被公安人员举报候审怎么办

律师自学SEO,40条入门基础知识

律师网站优化基础知识:什么是网站权重

律师做手机(移动端)网站需要关注的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