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取保候审的概念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6-15 浏览:1525

取保候审的概念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在我国,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

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的决定由人民检察机关作出,交公安机关执行。

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有两种形式:

一、保证人担保形式;二、保证金担保形式。

人民检察院在决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以“保证人担保形式”的取保候审措施后,在通知公安机关时,应将有关的法律文书、案由、取保候审人的基本情况、保证人的基本情况等材料一并送到取保候审人居住地同级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在二十四小时内将这些材料移送到取保候审人居住地派出所,由派出所指定专人对取保候审人进行监督、考察,并定期报告公安机关通知决定取保候审的人民检察院。

担保人在取保候审人的取保候审人期间,不愿意担保或丧失担保条件,应向公安机关提出申请,人民检察院在收到公安机关转来的申请后三日内责令取保候审人重新确定保证人,如果保证人违反规定,应对保证人处以罚款。

取保候审人以保证金形式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违反有关规定,应没收其保证金,人民检察院应视情节、后果作出具结悔过,重新缴纳保证金,监视居住地或逮捕的决定。在取保候审届满时,取保候审人没有违反规定,应退还保证金,同时作出解除取保候审或另外采取其他强制措施的决定。

关于我国取保候审的概念的相关刑事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刑事律师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这个情况写取保候审申请书可以吗?

“取保候审”18年后才解除续

监视居住和取保候审的不同

取保候审的保证人应具备哪4个条件

取保候审与自首认定的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