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刷屏文章暗藏利益链条业内:从技术层面很难清除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6-16 浏览:1427

朋友圈刷屏文章暗藏利益链条业内:从技术层面很难清除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打开微信朋友圈,经常被各种鸡汤文、养生帖刷屏。这种文章的标题或煽情、或文艺、或耸动,或是以专家学者口吻给予所谓的“忠告”,在吸引各路“吃瓜群众”阅读转发的同时,频繁刷屏也让不少微信用户不堪其扰。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看似充满关怀的文章背后,却暗藏着一条由转发平台、职业写手和职业转发队伍串成的利益链条。为了诱导用户转发文章,转发平台给转发者一定报酬。用户还可以招收下线,分享下线收益,构成了一种类似传销的“病毒式”传播网络。刷屏的毒鸡汤有何危害?又该如何避免沦为黑产链条的牟利工具?

《蒲公英是这5种疾病的“良药”,你还不知道吧?》《这些居然不是零食而是药》……郑州市民刘阿姨的朋友圈里,大多是这些健康类的文章。刘阿姨不仅自己喜欢看,还经常转发到亲戚群里。她告诉记者,运动类、健康类的文章都有,包括蒲公英、槐花如何吃对身体好等。

郑州市民张先生说,父母年纪大了,除了关注健康,还时不时转发一些励志类的文章给他看,类似《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孩子不在身边,交流少,天天看这些文章。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被转发的文章背后,暗藏着一条“转发”利益链。一次不经意的阅读和转发,将会给幕后操作者带来直接收益。记者在网上搜索“微信转发”“鸡汤文转发”等关键词,出现了各种转发接单派单平台、转发赚钱APP。曾是某平台“活跃用户”的郑先生告诉记者,在这种转发平台注册账号没有门槛,平台上所发布的每一篇文章几乎都附带广告。他说,点开软件看新闻,有些标题很浮夸,发现有趣的新闻或者有趣的内容点进去,后面会附带广告,于是顺便把广告看了,转到朋友圈里。当然,它并不会显示广告链接,只是将微信阅读的文章转到朋友圈里。

记者打开朋友圈一篇预防脑血栓的文章,正如郑先生所描述的,文章的最下方推送了一条销售枸杞产品的广告,并附有二维码。扫描二维码,跳转出来的网页则提示要填写姓名、地址和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诱导读者购买产品。郑先生表示,平台会将广告收益分摊给用户,而用户转发文章后能获得多少收益,则取决于个人微信好友的数量和网络推广程度。有些人转发到朋友圈,通过转发分享获得金币;有些人直接分享到朋友圈,通过别人阅读获利,每篇或许一分钱没有,只有阅读量上万才获利一两元。

郑先生透露,大多数转发平台会招募内容写手,那些看似充满关怀又“靠谱”的网络文章,大多由写手们拼凑而成,内容良莠不齐、真假难辨。内容写手进驻其中,作为原创者发布信息,由阅读者观看,通过此渠道把一些广告收益分给内容原创者。有些人会虚拟一些号来做。

不少平台号称“轻松转发月入上万”,吸引用户注册。而在郑先生看来,这种通过层级发展用户、夸大收益的转发模式带有传销性质。他说,用手机号注册,不需要任何手续就可以挣钱,通过支付宝或微信号提现。有些是虚假广告,比如号称“月入上万”,其实点进去或许需要购买产品。

微传播研究学者、中国传媒大学博士李彦冰认为,与传统媒体有严格广告把关机制不同,微信朋友圈转发获利的传播方式本质上是一种低成本的“病毒式”传播。打着鸡汤文的名号转发广告,传播门槛很低,几乎没有成本,这就是所谓的“网络水军”,再加上利益驱动,进一步刺激传播。每个微信的使用者都是一个关系的节点,各自有各自的朋友圈。这种扩散属于“病毒式”扩散,速度非常快。

而中老年人容易被这种暗含广告的鸡汤文、养生帖所吸引,与他们自身的接受心理有关。

李彦冰解释,一方面,中老年人对自身健康比较关注;另一方面,他们缺乏交流,很容易被一些所谓的鸡汤文吸引。这种现象暴露了一个问题,即在今天的微传播技术下,信息过度传播或者信息轰炸,受众自身尤其是弱势群体,如老年人、青少年,对信息内容的辨别能力变得很关键。

业内人士表示,微信朋友圈文章链接背后有诱导用户泄露个人信息、“圈粉”等多重利益链条,需要用户提高警惕,但目前从技术层面很难打击或者清除这种灰色利益链。

网络安全从业者张乾坤介绍,用户很难辨别哪些微信文章是有用的,哪些是没用的。从技术手段来说,只能过滤一些关键字。但是如果是一篇正常的文章,需要判别文章的真伪性,比如健康科学,无法从技术手段上判别内容真假,只能由人工解读文章,发现内在问题,进行封号,禁止文章传播。因此客户在用APP时需要多加注意。(记者付艳波)

关于朋友圈刷屏文章暗藏利益链条业内:从技术层面很难清除的相关刑事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刑事律师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离婚财产分割强制执行很难吗?婚姻律师解答

从朋友圈代购引申到一锤子买卖营销:捞一票就走人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