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取保候审制度的缺陷及修订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6-17 浏览:1508

浅谈取保候审制度的缺陷及修订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在我国,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是指侦查、起诉和审判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被刑事追诉而又未被刑事羁押之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原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作为强制措施的一种,与拘留、逮捕相比,取保候审是一种处罚较为轻微的强制措施.但在司法实践中并没有很好的发挥这一制度的作用,本人拟就目前司法实践的现状进行探讨,以期对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司法公正与司法文明有所裨益。

一、当前取保候审制度的缺陷:

法律规定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取保候审适用范围不明确。刑事诉讼法第51条规定的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中关于“社会危险性”的规定不明确,不具体,可操作性差,给予司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较大,执行起来难免有偏差;二是未规定保证金的限额和收取方法.刑事诉讼法第53条只笼统地规定了“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但既未规定收取保证金的上限与下限,也未规定保证金的收取方法,具体收多少和如何收取,便完全由执法机关自行决定;三是决策机构众多,重复取保时常出现.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检察、法院均可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但却在程序上没有规定对被取保人在各个诉讼环节如何分工配合、协同一致,以至于在实践中有公安取保后,检察、法院重新取保的,也有公安取保后,检察不办手续而法院重新取保或者检察重新取保而法院不办手续的。这就使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的被取保一次,而有的却被取保二次,甚至三次,严重影响了法律的严肃性和统一性。

付诸实施存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执行机关无力执行,对被取保候审人缺少管理和约束.我国取保候审的执行是由县级公安机关所属的公安派出所民警具体承担。公安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承担着户籍管理、治安秩序的维护、刑事案件的调查、侦查工作的协助等多项职能,民警工作千头万绪,难以将取保候审的执行工作摆到重要的工作日程,由于执行机构不健全,而取保候审的执行任务完全由公安民警承担,公安民警的任务繁重,不可能对取保候审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也没有警力对其进行管理,被取保候审人实际上处于无人管的状态;二是对取保候审的适用缺少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在法理界,有人提出由检察机关监督,而有人提出由取保候审的决定单位自行监督等等众说纷纭,但在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的适用,由哪个机关进行监督,如何实行监督,违法取保候审如何纠正等,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目前取保候审适用的法律监督是一个空白。

二、完善取保候审制度的修订

针对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二大缺陷,笔者认为,在取保候审方面应着重解决以下问题:修订完善取保候审的条件.一是明确规定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关于取保候审的条件,世界各国普遍采用法定主义为主,酌定主义为辅的立法例,我国可以借鉴这一世界通例,结合刑事诉讼法具体情况,在立法中对准许取保候审或不准许取保候审的条件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又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赋予司法机关若干自由裁量权,以实现一般公正和个别公正的统一;二是明确规定保证金的限额和收取方法.由于取保候审毕竟是一种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方法,收取保证金又涉及公民的财产权和当事人家属的生活保障等问题,因而究竟应当收取多少,应由立法作出规定,而不宜完全放手让执法机关去自由裁量。立法上至少应规定保证金的下限及上限,以限制执法机关随意收取高额保证金,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以防止执法机关随意收取或不收取保证金,导致取保候审流于形式.

修订完善取保候审的决定权

取保候审的批准权和决定权按公诉和自诉的类别统一由检察院和法院行使。针对目前取保候审多头决定现状,为尽量减少各个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对适用条件理解出现的偏差以及有利于法律监督,防止司法腐败,仅赋予检察院、法院的批准权和决定权实属必要。在公诉案件中,公安机关接到有关人员取保候审的申请后,认为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应将有关材料移送检察院审查批准。检察院认为符合的,应当作出同意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公安机关执行。如果检察院作出不批准决定的,应向公安机关说明理由。如果公安机关认为不符合取保候审的,申请人可以直接向检察机关提出,检察机关应当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结果通知申请人。在自诉案件中,法院有权决定是否对被告人进行取保候审。

修订完善取保候审的监管权

由于我国政府基层组织机构健全,派出所.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设置普遍、机构健全。应建立健全在派出所负责指导基础上,依附于村镇、街道委员会的,以村镇、街道委员会的治保主任为主,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单位、学校、亲友参加的帮教组织。建立这种专职人员与非专职人员相结合的帮教组织,既可以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又能发挥社区的作用。帮教组织负责帮助和监督被取保候审人遵守取保候审规定,防止被取保候审人脱管失控或外逃,帮教组织可以要求被取保候审人定期汇报思想和行踪,及时掌握被取保候审人的情况,定期向公安机关报告取保候审人的表现情况。

修订完善取保候审的监督权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刑诉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活动实行监督。取保候审是刑事诉讼中一项重要的诉讼制度。由此,法律应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取保候审的适用实行监督。法律明确规定检察院可以对公安的拘留措施予以监督,既然取保候审同样是一种强制措施,那么检察院对取保候审予以监督,纠正可能出现的违法行为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人民检察院对取保候审实行监督的内容应包括:有权对不符合取保候审条件而决定适用取保候审的提出纠正;对符合法律规定的取保候审条件,而办案机关没有适用取保候审的,有权通知有关机关予以取保候审。对检察机关在办案中需要办理取保候审的,则要加强内部监督制约,以保证取保候审的统一.公正适用,保证公正执法。

关于浅谈取保候审制度的缺陷及修订的相关刑事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刑事律师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理解取保候审适用条件应注意的问

取保候审期间逃跑案件

取保候审的概念、取保候审的条件及程序

解析取保候审的程序和期限

理解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