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记卡诈骗应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6-19 浏览:1782
伪造借记卡诈骗的行为是金融凭证诈骗还是信用卡诈骗,存在很大争议。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曲新久教授从信用卡概念变化的历史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问题关键:刑法专业术语是否随专业领域法律概念变化而变化在实践中,经常发生犯罪嫌疑人窃取他人的银伪造借记卡诈骗的行为是金融凭证诈骗还是信用卡诈骗,存在很大争议。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曲新久教授从信用卡概念变化的历史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问题关键:刑法专业术语是否随专业领域法律概念变化而变化在实践中,经常发生犯罪嫌疑人窃取他人的银行借记卡的有效卡号、密码,或者使用其他非法手段骗取他人银行借记卡的卡号、密码等资料,然后伪造假借记卡,通过终端设备(ATM)窃取持卡人资金的案件。对于此类案件如何定性,是金融凭证诈骗还是信用卡诈骗,理论界与司法界均有不同意见。产生上述分歧的原因是:银行卡业务早期并未细分信用卡与借记卡,信用卡业务习惯上包括借记卡。但是,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1月27日颁布《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按照该文件的规定,银行卡包括信用卡和借记卡两种,借记卡不再属于信用卡,信用卡不再等同于广义的银行卡。按照罪刑法定原则,刑法应当被严格解释。解释刑法的基本方法是语义解释,如果刑法使用的词语是普通词语,那么对于该词语应当以普通说话者的理解去解释,如果刑法使用的词语是专门术语,则应当以其专门含义解释。信用卡是商业银行业务中的一个专门术语,刑法应当根据银行法的规定以及商业银行业务习惯来确定其含义与范围。所以有学者主张,当专业领域法律概念发生变化时,刑法理解应当同步,以新的法律规定为依据,否则刑法便与专业领域的实际情况严重背离,而使刑法显得荒谬。而反对的人认为,《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是行政法规,属于低阶位法,刑法是高阶位的法律,其效力并不受制于行政法规。但是,问题也不是如此简单,因为刑法专业术语的解释常常来源于行政法规。■信用卡概念的变化对于这一问题,首先应当看信用卡一词的使用历史。在我国刑法中,首先规定信用卡诈骗罪的法律文件是1995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第十四条,之后是1997年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两个条文的基本内容无本质上的差异。当时以及1999年前的时间,对“信用卡”这一专门术语进行专门语义解释的根据有两个法律文本,一是中国人民银行1992年12月29日发布的《信用卡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二是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4月1日发布的《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信用卡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并未就信用卡的具体含义进行界定,只是简单地规定了信用卡业务的基本涵义。《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则对信用卡的具体含义进行了明确规定,该法律文件第三条规定:“本办法所称信用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商业银行(含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以下简称商业银行)向个人和单位发行的信用支付工具。信用卡具有转账结算、存取现金、消费信用等功能。”所以,无论是1995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第十四条,还是1997年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所称“信用卡”就是指现在的“银行卡”(当时尚无“银行卡”这一术语,银行卡概念是后来慢慢形成的)。总之,在刑法的使用历史中,信用卡包括借记卡。在本页浏览全文>>(共计2页)上一页12下一页

关于借记卡诈骗应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的相关刑事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刑事律师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保险诈骗罪能保释和取保候审吗

合同诈骗罪的取保候审之条件

信用卡透支申请取保是否需要打点?

合同诈骗罪的取保候审之条件

涉嫌诈骗罪取保候审申请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