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期案件不必重新办理取保候审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9-06-26 浏览:1568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关于取保候审若干问题的规定》第22条规定:“受案机关决定继续取保候审的,应当重新作出取保候审决定”;《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56条规定:“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后,对于需要继续取保候审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取保候审的期限应当重新计算并告之犯罪嫌疑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已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案件起诉到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对于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应当依法对被告人重新办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手续。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时间重新计算”。但笔者认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保证期内的案件,不必重新办理取保候审。理由是:

一、重新办理取保候审,割裂了诉讼活动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取保候审的目的是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及时传唤到案,并能保证诉讼的顺利进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而言,不论被哪个机关取保候审,其执行机关都是其居住地的公安机关,需要遵守的规定以及违反规定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都是相同的。同一案件如果移送检察机关或审判机关后,都重新办理取保候审,势必给人造成这样的假象,公安机关办理取保候审,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后,其保证效力即告一段落,需要重新办理取保候审;检察机关办理取保候审,案件移送审判机关后,其保证效力又告一段落,又需再重新办理取保候审。这样就会给人造成取保候审的效力,只适用于刑事诉讼某一阶段的错觉,与法律规定取保候审的性质、目的是不相符合的。因此,在取保候审期限没有届满,或者在没有改变取保候审方式的情况下,同一案件移送检察机关或审判机关后,都重新办理取保候审,这种做法割裂了诉讼活动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二、重新办理取保候审,法理上没有令人信服的依据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已经采取了取保候审,同时又能遵守《刑事诉讼法》第56条的规定即保证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保证在传讯时及时到案;保证不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保证不毁灭证据、不伪造证据、不串供。在遵守上述规定并能保证诉讼顺利进行的情况下,如再重新办理取保候审,缺乏充足的理论依据。

三、重新办理取保候审,等于延长了取保候审的时间

《刑事诉讼法》第58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如果一个案件在“公检法”三机关均办理了取保候审,从取保候审期限来看,等于延长了取保候审的期限。

关于保证期案件不必重新办理取保候审的相关刑事法律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刑事律师

相关阅读

相关阅读

谈取保候审保证金的管理问题

取保候审制度应规范

怎样为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

如何要回取保候审的保证金?

取保候审监督